2022年中国进出口总额再创新高。
过去三年,世界变局加速演进,世纪疫情影响深远,国际经贸环境动荡不安,但我国外贸经受住了重大风险考验。1月12日,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束珏婷表示,从商务部跟踪监测的情况看,一些积极信号已经出现,特别是出口大省接单情况有所好转。
那么,在变局中外贸具体成绩如何?业内对2023年外贸有何预期?
2022年进出口总额创新高
2022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我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外贸进出口顶住多重超预期因素的冲击,规模再上新台阶,质量稳步提升。
据海关统计,2022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42.07万亿元人民币,比2021年增长7.7%。其中,出口23.97万亿元,增长10.5%;进口18.1万亿元,增长4.3%。总的看,2022年我国外贸实现了新的突破,进出口规模、质量、效益同步提升,成绩来之不易。
“近段时期以来,很多地方积极组织外贸企业‘走出去’,将海外客商‘请进来’,一系列贸易促进措施的落地,大大增加了外贸企业拓市场、接订单的渠道和信心。”束珏婷说,企业主动拥抱海外市场,岁末年初的外贸圈更加积极活跃。
在过往的三年中,世界格局加速演进、疫情影响深远、国际环境动荡不安,为何我国外贸依旧呈现增长态势?
对此,中钢经济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胡麒牧分析称,这首先得益于以中国制造业为核心的产业链韧性强、市场规模大,稳住了外贸的基本盘;其次,在美联储加息、能源价格战加剧的情况下,外需是呈现一种萎靡的状态的,我国在能源贸易中起到的中转作用也十分重要。
胡麒牧表示,虽然我国外贸经受住了重大的风险考验,展现出了较强的韧性和活力,但是在未来,外需增长放缓会是外贸稳增长面临的最大的压力和挑战,供给侧没有发生改变,但是需求侧却变了。在外贸未来的发展上需要做好对冲,不断扩大内需,着力内外贸一体化。
在北京社科院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智能社会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王鹏看来,“我国一些高精尖的技术如芯片、新材料等,因为没有完全的自主权,在产业链供应链上会受到制约,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外需,未来仍需攻坚实现一定突破”。
商务部将加大稳外贸支持力度
束珏婷表示,外贸保稳提质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商务部将持续密切跟踪形势,加大支持力度,全力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主要开展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稳住外贸订单。发挥驻外经商机构作用,做好贸易促进工作,支持外贸企业赴境外参展、对接洽谈。支持中小微企业以多种形式参加境外展会。办好广交会等重点展会,加强对境外采购商的招商招展。指导企业用足用好出口信用保险政策,增强接单信心。二是稳住外贸主体。会同各地方、各相关部门指导企业用好普惠金融、稳岗就业等普惠性政策。发挥各类金融机构作用,进一步加大对外贸企业特别是中小微外贸企业信贷支持力度。三是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充分利用好稳外贸相关工作机制,及时了解、推动解决企业遇到的困难问题,为企业发展营造更加良好的环境。
目前,内地与港澳地区的人员往来已开始恢复正常,束珏婷明确将积极深化内地与香港、澳门的经贸合作,全力支持香港、澳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破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和矛盾问题。
具体来看,包括稳步推进内地、香港、澳门三地共建单一自贸区工作,完善内地与港澳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制度体系,稳步推进三地共建单一自贸区磋商工作,提升内地与港澳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推动三地要素高效便捷流动。
积极参与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加快落实商务领域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若干政策措施,支持粤港澳大湾区提升市场一体化水平,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大力支持香港、澳门发挥自身优势,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更重要作用。支持香港、澳门打造共建“一带一路”功能平台,落实好《商务部与香港特区政府关于推进境外经贸合作区高质量发展合作备忘录》。
同时,支持香港、澳门同各国各地区开展更加开放、更加密切的交往合作,支持香港尽早加入RCEP,并对外商签自贸协定,拓展区域经济合作。
业内:接续施策将促外贸持续稳增长
过去三年也削弱了外贸企业对于未来的一部分信心,随着新冠防控“乙类乙管”,外贸企业信心正在恢复。束珏婷表示,一系列贸易措施的落地,大大增强了外贸企业拓市场、接订单的渠道和信心。
近期,商务部等14部门确定了北京等9个地区为内外贸一体化试点地区,就是为了推进重点领域、重点环节的改革创新,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经验模式,在全国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从商务部跟踪检测的样本外贸企业情况看,已经出现了一些积极的信号,特别是出口大省接单情况有所好转。不仅如此,企业组团包机、亮相展会、拜访客户、洽谈合作等活动也更加活跃。
在王鹏看来,外贸出口大省出海抢单,证明我国外贸水平正在持续好转,生产力也在逐步恢复,有助于我国的产业链和供应链与全球的产业链供应链产生联动效应,促进外贸发展,供需对接更加充分,对于经济的回暖是十分必要的。
在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看来,一是与东盟之间的贸易规模有望继续扩大。2022年,RCEP正式落地生效后,其对我国同东盟之间的贸易创造效应明显,并对我国出口形成重要支撑,后续相关的贸易成果或将进一步巩固。二是欧洲产业链因能源成本高面临转移,我国有望在化工、部分机电等领域迎来机会。三是在高质量“一带一路”以及中海自贸协定正努力推进的背景下,中国与阿盟的贸易有望出现更多增量,包括新能源等领域相关商品以及其他工业制成品。
明明预计,维护和拓展贸易伙伴关系将是今年扩大外贸、引进外资的重要手段,具体包括进一步巩固RCEP成果、推动加入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为代表的高标准经贸协议、继续推进高质量“一带一路”等。
展望2023年,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自贸区研究院副院长肖本华表示,全球数字经济、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加速发展,将为我国外贸发展赋予新的动能。预计2023年我国外贸总体上将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外贸结构将得到进一步优化,贸易伙伴更加多元化,服务贸易比重将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