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数据显示,全球拥有最多摩天大楼和超高层建筑的25个城市,中国有12个城市上榜!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在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摩天大楼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过去40年,中国的摩天大楼建设不断推进,一座座摩天大楼象征着国家的繁荣和进步。然而 ,摩天大楼的迅速崛起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经济和环境问题。
被摩天大楼问题困扰的绝对不仅有中国,在城市化进程的推动下,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应运而生。 这些建筑如同天空中的巨大船帆,因此得名“摩天大楼” 。它们最初在19世纪的美国诞生,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建筑已经成为全球城市景观的重要元素。
芝加哥是摩天大楼的发源地 。在那里, 第一座被公认的摩天大楼——“芝加哥家庭保险大厦” ,这是一个在1880年崛起的工业奇迹。 那是一个工业化的时代 ,城市人口的激增使得高层建筑受到了广泛的欢迎。从那时起, 摩天大楼的热潮开始在全球范围内蔓延 。
纽约的伍尔沃思大楼和克莱斯勒大厦以及帝国大厦随后纷纷加入摩天大楼的行列 。它们是人类对高度的不懈追求的证明,也是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的象征。 在20世纪初,摩天大楼的建设成为了全球城市建设的重要趋势。
然而 ,随着亚洲经济的快速崛起,摩天大楼的热潮开始向东方转移。 1998年,马来西亚的吉隆坡双峰塔成为亚洲第一座全球最高的建筑,标志着全球摩天大楼的中心已经从美国转向亚洲。此后, 亚洲的台北101大厦和上海的数座高楼相继落成 ,进一步巩固了亚洲在摩天大楼建设中的领先地位。
如今, 亚洲已经拥有全球十大最高建筑中的九座,这一数据远远超过了北美洲 。这种转变不仅是亚洲经济发展的象征,也反映了全球经济重心的东移。与此同时, 这也揭示了摩天大楼作为城市发展标志的重要性,以及它在全球城市化进程中的独特地位。
自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的摩天大楼开始在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崛起,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进, 摩天大楼的建设进入了繁荣期。
这个阶段, 中国的经济发展稳步提升 ,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摩天大楼成为城市化的一个重要标志。然而,到了21世纪初,随着一线城市容量的饱和, 摩天大楼的建设主战场逐渐下沉到二线及省会城市。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风潮带来了摩天大楼建设的繁荣。早在改革开放的初期 ,珠三角地区就成为了建筑高楼的焦点 。 1976年,广州建成了中国的首个超过100米的高楼——白云宾馆。
深圳,作为中国经济的前沿,也不甘落后 。1984年,深圳国贸大厦封顶,这座53层高、160米的大楼在建设过程中创下了令人瞩目的记录 。然而,深圳国贸大厦在中国最高大楼的宝座上并未久坐,仅仅两年后,深圳发展中心大厦以米的高度超越了它。
至今, 深圳已经拥有513座摩天大楼 ,仅次于上海,而广州则以254座高楼紧随其后。这些都是城市与国际化步伐的结合,是城市向现代化进程的积极投身。
上海,这座国际金融城市也不甘示弱。1998年, 上海金茂大厦以米的高度超越其他所有中国的建筑,仅次于世界上的几座大厦 。2014年,上海中心以632米的高度成为中国的第一个超过600米的建筑,位列全球第二,仅次于迪拜的哈利法塔 。即使在今天,上海中心仍然保持着中国最高楼的地位。
随着中国一线城市的高楼容量日渐饱和,建设的重心正在逐渐转向二线及省会城市。 重庆、武汉、成都、沈阳、南宁、天津等城市的天际线都被新建的高楼点缀,它们见证了这些城市的快速发展和时代的变迁。
至今, 中国已经拥有3088座摩天大楼,超过任何一个国家。 这些摩天大楼的存在,正如荷兰建筑师库哈斯所说,它们就像一个巨大的纪念碑,矗立在中国城市的天际线上,记录了中国近四十年来的城市化进程和经济发展的历程。 这是一个世界级的景象,一个庞大的纪念场,一部见证中国繁荣发展的壮丽史诗。
然而,摩天大楼热潮的兴起,并非仅仅是经济发展的象征,同时也反映出社会的问题。 英国经济学家安德鲁·劳伦斯提出的“劳伦斯魔咒” ,即“高楼建成,经济衰退”的论断,在历史上多次得到验证。在中国的情况中,似乎也能找到一些端倪。比如, 在1998年中国第一高楼金茂大厦封顶时,中国遭遇了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冲击。
与此同时,摩天大楼的建设也带来了环境和安全的问题。在911事件后,人们开始对摩天大楼的安全性提出质疑。 中国在2022年也发出了“限高令”,严格限制新建250米以上建筑,不得新建500米以上建筑,这也反映出对于摩天大楼安全性的担忧。
此外,随着疫情的爆发,频繁的居家办公让原本就空荡荡的摩天大楼的闲置空间进一步增加。 这也让人们开始反思摩天大楼的建设是否真的有利于城市的发展 。在这样的背景下,是否需要继续建设更多的摩天大楼,或者需要转变建设思路,这是摆在所有人面前的问题。
这些问题并不是简单的黑白二分问题。 摩天大楼在提升城市形象,增加城市的综合实力,满足人们对于现代生活追求的方面,都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然而,从社会经济和环境层面看,摩天大楼的建设和使用也带来了许多问题, 比如资本过热、环境污染、空间浪费等。
特别是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远程工作和居家办公的方式使得许多高楼大厦的办公空间变得冷清。而这一转变也在一定程度上 促使人们对城市的生活方式和建筑空间的使用方式进行了 重新思考。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 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摩天大楼的建设是好是坏,而需要站在一个更全面、更深入的视角去理解和分析 。一方面,我们需要认识到摩天大楼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标志,它的出现和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反映。另一方面, 我们也需要看到摩天大楼所带来的问题,并通过政策调控、科技创新等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
比如, 我们可以通过引入更环保、更节能的建筑材料和技术来降低摩天大楼的环境影响 。同时,通过科技的力量,我们也可以提高摩天大楼的安全性和使用效率。
或许,中国做了 近四十年的摩天大楼梦 ,到了醒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