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福田区皇庭广场内,市民展示计费规则“99元封顶”的某品牌共享充电宝付费页面。 深圳晚报记者 严文婷 摄
深圳新闻网2023年8月13日讯(深圳晚报记者 邱志东实习生 龚橙)随着时代的发展,智能手机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充当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共享充电宝正是抓住了人们出门在外的电量焦虑这一痛点,迅速发展并吸引了大量消费者。据尚普咨询集团数据显示,2022年,共享充电宝行业的用户规模达到4.1亿人,预计2023年全年,我国共享充电宝行业的用户规模达到4.7亿人。
行业快速发展也带来了诸多问题,近年来,充电宝因涨价频频上热搜,还有借出容易归还难、售后服务投诉难、数不清的弹窗广告、超时扣费、充电太慢等问题,让消费者无语凝噎,共享充电宝从消费者眼中的“香馍馍”变成了“嫌弃包”。近日,深晚记者走访了深圳多个商圈、写字楼等公共场所,了解共享充电宝在深圳的使用现状。
(资料图片)
5年间价格至少涨了3倍
“我已经很久没有用过共享充电宝了,太贵了用不起,多借几次都够我买一个充电宝了。”市民贺王令告诉深晚记者,她最近和朋友在罗湖一家KTV唱歌,发现手机电量不足,准备去前台租充电宝,一扫发现租借价格已经5元/小时了,吓得她赶紧归还。“咬咬牙还是开低电量模式,减少手机使用。”贺王令无奈地摆摆手。
深晚记者观察发现,目前深圳常见的共享充电宝品牌主要有街电、来电、怪兽、小电、倍电、美团等几大品牌,通过各共享充电宝品牌的小程序地图显示发现,大部分共享充电宝入驻商家门店,少数安放在写字楼前台、车站门口和街边报刊亭等公共场所。由于很多机器上没有标明收费标准,消费者只能在扫租借二维码后,甚至要经过“同意用户协议和隐私协议”“授权”“注册”“登录”等一系列复杂操作后,才能在手机上查看租借价格。
扫码后,为了让消费者感觉价格很实惠,不少共享充电宝商家悄悄将计时规则改为2元/0.5小时,3元/0.5小时,一眼看上去好像很便宜,超时1分钟也按照0.5小时收费,等归还回去的时候才发现原来是“价格刺客”。此外,根据摆放位置不同,租借价格也有明显差别,比如摆放在一些门店较小、较偏僻的餐馆的共享充电宝为3元/小时,而同样品牌的充电宝在深圳火车站附近的24小时便利店或小吃餐馆,价格为4元/小时。深晚记者在罗湖地铁站附近的一家沙县小吃店里面,甚至发现8元/小时的街电充电宝。
据了解,共享充电宝2018年开始进入深圳市场时,30分钟或者1小时内都是免费,超出规定时间后1元/小时,每天封顶价格为10元,消费者大呼“真香”。如今,即便是以最低3元/小时的价格计算,共享充电宝5年间价格也涨了3倍。对此,不少消费者表示“快用不起了”。
各种消费投诉问题引关注
除了价格太贵,共享充电宝还有客服质量差、借出容易归还难、充电太慢等问题让消费者吐槽。市民陈其上个月在福田cocopark逛街时不小心丢失了一个来电共享充电宝,她立马联系了来电在线客服想寻求更好的解决方法,但在线客服却是机器人,所谓的转人工服务似乎只是摆设,沟通半天无法解决问题,最终只能被迫花了99元“购买”该充电宝。还有不少消费者反映,尽管每个品牌的共享充电宝都可以在小程序上看到充电宝分布的地图,但仍然有大部分情况是定位不准确或者地址信息没有及时更新,消费者超出24小时归还时间还将被扣除封顶费用,也相当于自己买下了充电宝。
“有些共享充电宝质量实在不好恭维,我之前在南山一家咖啡馆办公时扫共享充电宝充电,结果充了2小时才给手机充了20%的电量,平时在家30多分钟就能充满。”市民王登说。对此,有网友专门进行了测试,发现个别充电宝15分钟只充进3%的电量,甚至有网友称共享充电宝内的电量耗尽后,手机电量也只上升了30%,给手机充满一次电最高要花40元。
今年以来,各地方再次关注到共享充电宝引发的消费投诉问题。其中,今年3月,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针对多个品牌共享充电宝进行了相关调查。调查发现,共享充电宝计费问题是深圳消费者投诉的重点,不少市民表示存在归还充电宝后仍在计费。
消费者掏了钱,却很难说获得了“值当”的服务,是共享充电宝消费争议的核心所在。对此,业内人士表示,共享充电宝企业早期“让利求规模”,现在又急于摆脱成本高、盈利难的困境,于是纷纷涨价。但不能只想着提价,而服务质量跟不上。共享充电宝企业只有做到既方便用户又资费合理,不让大多数消费者有被宰的感觉,才能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