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对外的战争中几乎没有什么可以用来炫耀的战绩,更多的则是怂。维持几十年边境和平的所谓的协议,也是以屈辱的形式签订的,为何宋朝那么多的禁军和地方军不能好好地打一场呢?仅仅是“将不知兵,兵不知将”吗?我认为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朝廷的官家认为军队不是用来打仗的。
宋朝的皇帝们的真实想法宋朝建立最有名的两件事:陈桥兵变,赵匡胤黄袍加身;朝廷上,赵匡胤杯酒释兵权。说到这两件事情,很多人都是听得耳朵都出茧子了,我就简单的介绍一下吧!
【资料图】
赵匡胤作为宋朝的开国皇帝,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用手下黄袍加身的戏码,成功地登上了皇位。能力在当时的情况下,绝对是无人能够比拟的,手下的将领也都愿意奉他为皇,说明这些将领不仅仅是为了想做开国的功臣,而是想要更多的权力,这一点赵匡胤心知肚明。
因此登上皇位的赵匡胤在稳住自己的权力之后,开始了解除那些高级将领的兵权的阴谋。其实也难怪赵匡胤会这样想,如果他们的手下也想要做开国的功臣,会不会再来一次“黄袍加身”呢?这个谁也说不准,把权力牢牢地抓在自己手里才是正确的大事。赵匡胤是何许人也?那是在五代时期经历过藩镇割据,连年征战的将军,怎么会看不透想要结束这乱局,只有控制军队才是最正确的选择呢?
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为了证明宋朝后世的皇帝最真实的想法全都来自于赵匡胤,只要能够控制住军队,任何形式的兵变都成不了气候。后世皇帝深谙其道,将“将不知兵,兵不知将”运用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历史上的宋朝是所有朝代中农民起义最少的
很多人可能不相信在宋朝的历史上,农民起义是最少的,为何呢?主要还是因为宋朝的历史上最有名的八百里水泊梁山影响了我们的判断。
尽管《水浒传》是经过艺术加工的,可是在宋朝的历史上确实有这样的事情出现,只是没有演义中那样精彩而已。这些仅仅是北宋末年的事情,在此之前的农民起义的次数屈指可数。为何呢?其实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宋朝很少有过不下去的百姓,即使是有,也被朝廷给招募来当兵了,而募兵制就是宋朝历史上农民起义最少的原因。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本来是有府兵制和募兵制两种方式的,但是宋朝和其他朝代不同的是,宋朝只有一种募兵制的方式招募兵丁。两者之间的区别很明显,府兵制是强制性的,而募兵制就是自愿的,也就是说,只要朝廷给钱,都可以来做朝廷的兵。每到灾年,或者遇到百姓聚众之时,宋朝就会出示招募告示,把这些无法保证温饱的百姓招到军队里做士兵,这样不仅解决了百姓因为饥饿而起义的问题,还能扩充军队,可以说这是宋朝官家最得意的做法了。
刚开始的时候官家的想法其实很简单,把这些百姓招到军队里以后,通过训练把那些有能力的编入的禁军中,由朝廷直接掌控,让那些老弱病残的留在地方,只要能够维持基本的治安也是不成问题的,这样不仅能够保证地方的稳定,而且朝廷中也有更多的精兵了,用这些精兵就可以和北方的敌人战斗,收复燕云十六州。
只可惜愿望是好的,经过赵匡胤和赵光义两兄弟的征战都无法完成的事情,所后世的官家也就不做奢望了。但是他们还是按照之前祖宗制定的法度实行募兵制,继续招募流民和想要起义的百姓,只要他们不乱来,朝廷养着他们也是可以的,毕竟大宋有的是钱财。宋朝的冗兵和冗费是如何把宋朝拖入深渊的
宋朝的官家只有一句话:我的这些军队就不是用来打仗的,而是用来养着的。
每一个官家其实都想改变这个现实,但是等到他们想要改变的时候,发现已经根深蒂固了,想要改变已经是无能为力的事情了,仁宗时期任用范仲淹改革,神宗时期用王安石改革,结果都是无疾而终。
其实当时最大的问题就是冗费的问题,不论是朝廷官员的薪俸,还是朝廷关于众多军队的军费问题,都已经是入不敷出了。虽然宋朝在经济发展上是极高的,但是也架不住这么多的人同时发薪水啊!这个问题,官家很清楚,也知道,但是却改变不了祖宗留下来的制度,只能默认:“军队就不是用来打仗的”。后记
宋朝其实也想要雄起,只是他的制度沉重,让朝廷无法前行,缺少可以改变大局的官家,才让宋朝看起来那么“怂”的。如果有一个官家能够改变这个局面,宋朝想要雄起也就不是问题了。